

附件1:
全省重点时段重点领域安全生产
电视电话会议讲话要点
常务副省长周霁
2021 年10 月17 日
(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今天,省政府组织召开全省重点时段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主要是分析当前安全生产形势,贯彻落实省委常委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工作安排,第一时间传达贯彻落实楼阳生书记在省委常委会上安全生产工作指示,安排部署重点时段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压实责任,坚决防范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我讲三点意见。
一、重在守牢底线。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各项工作也都陷入被动。河北石家庄通勤车坠河、陕煤胡家河煤矿冒顶、江苏淮安工业园区化工厂爆炸、中国台湾高雄高楼大火,惨痛教训深刻说明安全稳定压倒一切。楼阳生书记连夜召开常委会,要求下死命令,守土有责,守卫安全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底线。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提高站位,对安全生产工作主动抓。即便有时间开会,可能没有通知到,要自己主动去抓你的工作,不一定耗在会场,现场把工作抓好。安全生产不求你去做别的,你不出事就是成绩,不出事就出彩。我们也要树牢正确政绩观,默默无闻守牢底线,一年到头没事,就是成绩。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守牢底线,在思想上真重视,就是对标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什么时候都要把发展和安全统筹好,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儿,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始终要把安全发展的理念贯穿在我们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当中。我们都把责任扛起来,履行起来,不推不散不躲,迎上去。地区稳定了,集中精力就可以抓高质量发展,实现楼阳生书记给我们要求的两个确保(确保高质量建设、确保高水平实现)。这个前提是安全,安全都没有了,谈何高质量?抓安全生产,要“五铁”(铁心、铁面、铁腕、铁规、铁痕)。执法方面加大力度,按总书记指示,那就是有斗争精神,敢作为善作为。总书记指示任何时候“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总书记这16 个字精辟概括,落实到法律法规里面,所以要加大监管力度,把风险隐患彻底整改到位,不是说你发现了隐患是成绩,差最后一公里、差最后一厘米都不行,必须整改到位,行动上得动真格。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各类企业单位,包括股东法人、高管、职工,都要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厌战情绪,守牢底线,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重在隐患排查。各地各部门要严守重点实战,聚焦重点领域,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入彻查各类隐患。一要彻查煤矿、非煤矿山领域风险隐患。全国专门召开了矿山安全防范视频会议的部署,拉网式要排查,对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深入细致排查。严查、隐蔽至灾的各类因素,严查安全治理措施落实情况。各产煤市、县严查煤矿盲目生产,突击开采,违规开采,违法开采,导致安全措施不到位带来的隐患。要严防高瓦斯小煤矿停产封闭矿井死灰复燃,不顾条件违法违规盲目开采。对违法存放危化品爆炸物品的彻底清理。工信、应急都要跟进,认真排查。二要彻查危险化学品化工行业风险隐患。要对所有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排查危化品生产采购、装卸、存储、使用,包括“氨”使用监管。管道要开展拉网式排查,要网格化管理,发动群众,对排查出的问题一企一册,列出清单,逐个销号。三要彻查消防行业风险隐患。高层建筑、九小场所、沿街门店、三合一多合一、综合体里面住人的问题等等,全面排查,逐项整改到位。对九小场所、三合一多合一场所该转移的人员立即转移,对拒不执行严肃追责,对业主法人单位依法追究民事和刑事责任。柘城的事件就是查处之后不转移和管理,不疏散,酿成大祸。该疏散的疏散,该遣散的遣散,该关闭的立即关闭;对做不到的地方和单位省委常委会明确责任自负,严肃追究。今天我们开会也给党政主要领导同志汇报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签批的意见,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高层楼体的问题、消防通道的问题、避难层的问题、电线的问题、外墙装修的问题,有毒剧毒彩钢板问题,都做了专项部署的。四是彻查道路交通运输领域的安全隐患。两客一危一货,从企业入手,从车辆入手,从从业人员入手,包括还要严查挂牌经营,违法违规驾驶,监管缺失等问题的隐患,全链条全过程严管,确保每辆车辆在监管范围之内。五是要彻查建筑工地和居民住房风险隐患。刚才住建厅厅长给大家讲的也很细,建筑工地的监管,包括灾后重建工程安全评估的鉴定,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物,必须第一时间转移群众,严防坍塌,包括高空坠落、触电伤亡。还有密闭空间作业(化粪池),加强安全知识村干部很清楚的,乡镇干部村干部比我们熟,要依靠群众,发动基层干部尽到责履到责,加强安全的宣传。还有供暖供气安全,经过水灾之后,加强管道排查,压力测试问题,燃气的、煤气的、热力的各种管道,全面排查检查;高压电力设施检验检查必须认真,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要加大对农民农村住房隐患排查,工程质量要跟进,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做到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
三、重在隐患整改。要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对排查隐患不能马虎,立行整改,发现问题重在整改,一条一条的改,一项一项落实;有些问题可能整改需要一个过程,那么要在确保人员安全前提下,列出整改时限,绝不能久拖不决,绝不能放任不管,就是要奔着问题去,奔着解决问题去,历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绝不能让潜在隐患变成现实风险,现实的风险不能变成现实的危害。一要从早从紧从严从细从实“五从”。往往隐患一脱就大,一大就“炸”,功不抵过,全部否决,教训比比皆是。监管部门督导检查发现隐患,企业内部也要排查发现隐患,都要从严从实。这些责任就是领导带头,责任到班组、到人头,才能撤改到位。二是整改还要形成闭环。对重大隐患各地各部门要跟踪督办,动态掌握,实事求是,逐一逐类进行消化,切实做到隐患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改进慢,重点督办,也要按照国家要求挂牌督办,该约谈的要约谈,该通报的通报,该追究追究,要有斗争精神,这就是对人民负责,这也是对同事负责。对预期不改,坚决予以关闭,媒体上进行公开通报,督促整改。三要依法依规整改到位。对隐患整改不力,实行“零容忍”,决不能等出了事再追究。去年的12 月26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是做了修改,就有一条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它就是增加明知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而不排除人冒险组织作业;也增加了拒不整改重大事故隐患罪,规定因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被依法责令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的有关设备设施、场所,或者立即采取排除隐患整改措施,而拒不执行的。6月10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违法行为一经发现即责令整改并处罚款,拒不整改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可以按日连续计罚,拒不停产整顿的,提醒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关闭。今天我们重温,共同学习。今后对问题隐患整改不力,验收不合格的企业,各地各监管部门要硬起手腕,对存在重大隐患的该停产的要停产整顿,预期未完成整改任务的不得复工复产,但不经批准复工复产的,对有关责任人严肃处理。因隐患整改不到位造成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各企业也都要严格学习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法律,确保安全生产。
四、重在责任落实。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都要以对人民群众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落实责任,确保今天安排的各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一是严格落实领导责任。省委常委会专门召开会议,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常委会审议通过省领导落实三个必须,必须前置管理防范责任。市县乡各级都要参照异地相应职责清单工作方案,因地制宜,逐级细化,坚决避免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都要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切实把安全生产责任扛在肩上,拿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真正把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不能把要求当口号喊,不能把表态就当落实。黄河流域沿线的各市县高度警惕,加强风险隐患防范,严防死守。因为黄河现在还在高水位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容易出现灌涌,掏空河堤出现垮塌,倒水压力失衡出现垮塌,水退堤倒等。按照楼阳生书记要求的,确保黄河安全度汛。二要严格落实部门监管责任。高层的问题、批发场所市场问题点一下,特别是多业主的情况,要加强好监管。近期人员供应比较紧张,各地也在这种情况下,落实国家发改委的安排,我们要彻底整改井矿井安全隐患,要彻底整改安全隐患主动作为。这里面强调三个必须:第一个必须彻底整改矿井下面的各类安全隐患,第二个必须落实领导带班下井制度,第三个就是必须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三要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法人责任,股东责任一一压实,包括企业要压实到工序、工段,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四是依法依规依纪严肃追究问责。今年6 月省委印发最严格安全生产责任,近期楼阳生书记再次明确作出指示要求,王凯省长也在政府常务会上或者不同场合都作出明确的指示要求,我们要守牢底线,绝不要去触碰带电高压线。各地各有关部门各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扛起责任,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我们双创周的活动、党代会和党的六中全会能胜利召开,圆满召开,做出我们河南应尽的这种责任,让河南的各项工作真正的更加出色。
附件2:
吴福民副市长在全市重点时段重点领域
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1 年10 月17 日)
(根据录音整理)
首先,传达徐立毅书记在全市乡镇书记交流会上安全生产要求和侯红市长在检查双创周活动时安全生产要求。
徐书记:安全是基层基础工作的基本要求,要深刻理解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抓好各项工作的逻辑起点。要清醒认识维护人民安全是国之大者,是本质本责,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基础。重点强调三个字,第一要突出“早”字,增强前瞻性。坚持把安全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定决策办事情的前置程序、刚性门槛,坚持关口前移,工作下沉,对风险隐患常排查、常研判、常总结,定期分析,及早予以消除。第二要突出“防”字,增强主动性。完善智能化监控监测和预警响应体系,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防范能力,用法律规则规范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第三是突出“快”字,增强实效性。完善应急预案,加强经济组织体系建设,提高应急能力水平。要突出重点,扎实做好当前安全稳定工作。要以“零”事故为目标,抓好公共安全,持续做好防灾减灾、安全生产、交通安全管理等工作,守好金标准。第二要以“零”案件为目标,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三是要以“零”上访为目标,抓好信访稳定工作。
侯市长:一是高度警惕煤矿复工复产中的安全生产,对家已经复产的和近期准备复产的15 家煤矿,主管部门要加强安全指导服务,严格落实煤矿安全包保责任制,驻矿人员要在岗在位,推动安全保护。二是强化危化品安全生产,指导危化品企业加强重大危险源排查,加快大中型各类罐区生产安全专项整治,压实企业法人和一线岗位安全责任,抓实生产运输全过程全链条安全监管,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三是深刻汲取石家庄通勤班车涉水倾覆事故的教训,交通运输行业要开展专项整治,强化道路交通安全,坚决防范因自然灾害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四是持续抓好消防安全、九小场所、沿街门店、重点行业领域、高层建筑、彩钢瓦房、电动车等专项整治,对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等重点领域全面排查,不留死角,不留盲区,高度关注“飞线”充电、电动车上楼,占用堵塞消防通道等引发的社区消防安全,下大力气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五是做好寒潮大风天气防范,及时发布信息和气象提醒,重点做好建筑施工领域的防风防冻、防高空坠落,加强施工作业安全的安全检查巡查,视情况停止施工,确保万无一失。强化高速公路、铁路沿线等区域安全防范工作,避免公路、铁路中断这些情况发生,切实做好农业生产指导的防灾工作。侯市长特别强调,各级各部门必须坚持常抓不懈,围绕安全生产三年整治行动,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加大行政执法检查力度,加强事故警示教育,推动重点领域风险有效化解,促进全市整体安全稳定。
徐书记、侯市长提出的要求,请与会同志向书记、县市(区)长报告,抓好落实。
关于重点时段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结合落实两位领导的要求,强调几点: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政治担当
这个刚才周省长都提到了,非常具体,不再赘述,大家抓好落实。
二、要精准排查隐患,强化风险防控
刚才任局长通报,县市区对风险排查不出来,但是我们的问题在出,特别是道路交通、火灾,这些隐患还不同程度的存在,还比较多,老出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说明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的质量不高,底子不牢,表面上看是排查不深入,今天周省长强调讲了4 点,重点强调的就是对隐患要彻底排查,对隐患要彻底整治。我们在隐患排查上,还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还存在侥幸麻痹心理,不愿下大力气排查,在这些问题上,我们要真正抓住隐患和薄弱环节,抓住关键要害,采取精准措施,解决问题。要突出重点时段安全生产工作特点,精准研判,深入排查风险,突出重点单位、重点部位,落实力量,重点督导、重点监管、重点防控,特别是重大风险,一定要把责任压实压紧压到位。
同时,我们要对已经出现的事故(河北的、陕西的、江苏的、台湾的、周边的),汲取教训,一地有隐患,全市受警示。各个县市(区)要按照周省长的要求,按照书记市长的要求,对安全隐患深入研究,积极督办,确保整改到位。要督促所有的企业,法人、股东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落实好分级管控和研发开发,及时整改。
三、要突出重点领域,强化安全监管
道路交通:要加快水毁道路除险加固,尽快排查整治道路隐患,确保安全畅通。要深刻汲取近年来大客车侧翻事故教训,扎实开展公路违法超员和违法载人治理百日行动,不允许再出现这类事故。危险化学品:强化危化品全链条管控,保持严格执法高压态势。建筑施工:要严格资质管理,加强建筑市场整治,标本兼治消除隐患。要盯紧改扩建、有限空间施工、燃气管道,深化安全治理整顿。消防:九小场所问题、高层建筑问题、彩钢瓦的问题、多合一的问题,消防部门牵头,严格按照“三管三必须”的原则,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全力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四、要加强实效措施,强化责任落实
各级各部门按照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实效措施,压实最严厉的责任。省委常委会已经研究印发了所有的领导责任清单,市里边也即将提出来部门的责任清单,所有领导同志将来都会有一份清单,清单范围内的事有问题,那就要追到你。大家一定要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三管三必须”要求,压实企业的主体责任法人责任,明确工作的重点和工作范围,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单位和每一个人头每一个岗位。特别是灾后重建,行业部门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认真组织验收,全面压实主体责任。安全发展是红线、是底线,也是生命线,高压线,责任线。参会的领导一定要向书记市长汇报到,一定落实到位,把风险隐患排查清楚,把风险隐患整治到位,把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个人,共同努力,担起政治责任,筑牢安全生产防线,确保全市在重点阶段重点领域,第四季度安全生产万无一失,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信息公开形式:不予公开)
郑州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21年10月18日印发
|